CLOSE
碧霞元君
当前位置:首 页>>朝拜祈福 >> 碧霞元君
斗母应化 始自黄帝——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信仰缘起
作者:泰山碧霞祠 浏览次数:103 时间:2025/6/29



斗母应化  始自黄帝

——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信仰缘起


张诚达



碧霞元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。按道教经典,碧霞元君是“西天斗母元君精运元气”所化。启自轩辕,为黄帝建岱岳观时所遣七玉女之一,礼西王母为师,感西王母教化而归隐岱岳,修炼年久,功成道合,受命玉帝,敕封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,永镇泰山,助国裕民。元君常垂慈示相于泰山,秦始皇封禅时,在岱顶发现石刻女神,尊为“神州老姥”;汉明帝东封时,又见玉女神像;唐刘禹锡《送东岳张炼师》诗云:“久事元君住翠微”。元君,是道教对女神尊称的专有名词。张炼师所事奉的“元君”即为今日“碧霞元君”。至宋真宗东封泰山时,玉女再现,真宗敕建玉女祠以供奉。明清以来,历代皇帝特加崇奉祀典,上奉圣号为:天仙圣母青灵普化宏德永佑灵应碧霞元君。碧霞元君信仰达到空前高潮,至今方兴未艾。民间亲切称之为“泰山圣母”“泰山老奶奶”等。有念无不应,诚思即感通。数千年来,碧霞元君默默护佑着华夏水土和亿万中华儿女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;社会和谐,人民安乐。



   大道显化  元君陟降   

碧霞元君道教经典,分别为收录于明《正统道藏》的《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》;铸于灵应宫遗存明万历铜钟钟体上的《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》,以及故宫藏本《三洞法宝诸品经忏咒诰》中收录的《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》与《太上说天仙玉女碧霞弘德灵应元君消愆灭罪益算宝忏》。


碧霞元君的法身缘起,以道教经典而谈,碧霞元君的“法身”缘起,在《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》中载:

臣者(碧霞元君自称),西天斗精运元气,发现金莲,化生吾身。

由此段经文可见,碧霞元君是由“斗母精运元气”所化,符合道教神学义理“道生炁化”之论。在道教神学义理中,斗元君为西王母的“阴精之气”所化。所以三位女神是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”的应化关系。

泰山被誉为“神灵之府”,今泰山岱阳有王母池,岱路中段有斗母宫,岱顶有碧霞祠,三位女神“生生化化”。

以上为碧霞元君道教神学信仰缘起。

碧霞元君何时降临人间?在《太上说天仙玉女碧霞弘德灵应元君消愆灭罪益算宝忏》中载:

黄帝昔建岱岳观时。已遣羽衣云冠而修奉。真宗东封玉女池侧。忽涌清泚(cǐ)甘源而上升。

明人王之纲《玉女传》中载:泰山玉女者,天仙神女也。黄帝时始见,汉明帝时再见焉。”可见,早在黄帝时期,碧霞元君已降世人间。秦始皇东封时,已有“神州老”的信仰。转至唐代,道教迎来高速发展时期,五岳建真君祠,纳入道教信仰之中。唐代诗人刘禹锡《送东岳张炼师》诗中赞叹道:“久事元君住翠微”。元君,是道教对女神尊称的专有名词。唐时,张炼师所事奉的“元君”即为今日“碧霞元君”。宋真宗东封时,立玉女祠,元君信仰大兴。元朝时期,张志纯祖师增扩玉女祠面积三分之二倍,并取东海白玉石造玉女像,改“玉女祠”为“昭真观”,自此全真教开始主持泰山教务活动。明清以来,历代皇帝特加崇奉祀典,自此“碧霞元君”圣号也成为泰山女神的专有尊荣,延续至今。


碧霞元君的神职信仰,在道教看来,不仅诠释了道教神学义理,更体现了道教助国裕民、普济群生”济世的思想。

以道教经典而论,碧霞元君的神职信仰,可概括为三个方面:

(一)护国佑民、普济群生。明《正统道藏》收录的《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》中言:泰山岱岳,奠靖坤元,中有元君,号曰天仙;始证帝真,位居碧天,为化众生,示现慈颜;大显神通,威德孔宣,安民护国,警世敦元,辅忠助孝,翼正扶贤”。另明神宗为元君下庙御赐匾额“敕建护国灵应宫”,亦是明证。据灵应宫中遗存铜钟镌刻《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》载, 碧霞元君“永镇泰山,助国裕民,济厄救险,赏功伐罪。”

(二)助物生成、职司生育。东岳泰山为万物之始,阴阳交泰之地。《周易·泰卦》曰:“天地交而万物通”,碧霞元君配祀东岳,自然有“育化万物,始生乾坤”之功。故道藏本《妙经》说,“万物生春,万化始东,东岳注生,燮(xiè)理元工”,碧霞元君“保生益算,延嗣绵绵”。铜钟版《妙经》中载:若人缺子继世,虔诚求请,便生福德智慧之男,舍欲为女,便生端正有相之女。故宫版《妙经》中则载:家产孝子贤孙,门长兰香桂草。不染,八难无侵。

(三)拯拔地狱、济度幽魂。故宫版《妙经》中记载,太上老君授予碧霞元君开度超拔之旨”,元君“道合功成,为度末劫,宰御阴司,考察阳界。奉行天令,定人生之贫富;掌籍勋猷(yóu),掠寿禄之短长;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,分三十六狱以惩凶恶。”诵念此经,可使“苦爽出长夜之冥途,超登道岸;女魂离血湖之幽狱,获睹阳光。”道藏本《妙经》中则说,皈命元君,“即得罪消黑书,愆除岳府;身家宁吉,祸患消弭(mí);出入亨通,动居利泰;九玄七祖,咸得逍遥。” 

“道”是信仰者的最高崇拜,众生有所需求,大道就有所感应,“应感生神”是大道的威力。故而在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王锡爵《东岳碧霞宫碑》中记载:“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,贫者愿富,疾者愿安,耕者愿岁,贾者愿息,祈生者愿年,未子者愿嗣,子为亲愿,弟为兄愿,亲戚交厚,靡(mí)不相交愿,而神亦靡诚弗应。” 清光绪十二年(1886)《万善同归》铭称:“凡男女欲祈年、免病、求嗣、保寿,竭诚于元君前者,元君即如其意佑之”。由此可见,碧霞元君在民间信众的心目中,早已成为一位无所不能、有求必应的女神。


碧霞元君的降化诞辰,按《元始天尊说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》中载:“是时元君已证太一青玄之位,观见众生,受此沉沦,悲慈不已,为化女流,普度群生,于四月十八日分真化,现是慈颜,陟降泰山。在《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妙经》中载:“天母运合,玉阙真仙,金莲发苞,御制熊然,孟夏十八,化现母前。”两部道经,均明确碧霞元君诞辰为四月(孟夏)十八。另据《岱览》卷《分览一·岱顶中》载: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,每遇四月十八日,遣内大臣香帛进谒为常。”清《泰山志》卷三《盛典纪》亦载:“四月十八日,为碧霞元君诞辰,皇帝遣内侍御大臣一员进香。于十七日斋宿岱顶。十八日黎明,诣碧霞祠行礼。岁以为常。”一系列史料也充分证明碧霞元君诞辰是四月十八日。


碧霞元君祖庭道场岱顶碧霞祠,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),宋真宗封泰山,始建昭真祠,以祀碧霞元君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《岱史》中载宋建昭真祠,金建昭真观,明洪武中重修,号碧霞元君。成、弘、嘉靖间拓建,额曰‘碧霞灵佑宫’。”清代敕额为“碧霞祠”,沿用至今。明清以来,泰山形成奉祀碧霞元君的上中下三庙格局,碧霞祠为上庙,红门宫为中庙,灵应宫为下庙。


碧霞元君的朝拜吉日,按《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》记载,天仙曰:每与小春,继与泽天,受民祝仰,察民善恶,计功计咎。朔望之期,遍行巡察。三元五腊,校量轻重。罪盈恶报,小过息姑。改恶从善,益当恕矣。”由上可知,每年小春时节,主要为农历三四月份,是碧霞元君接受万民祝仰的吉期,最适宜进香许愿;至今泰山香火最为鼎盛的三月初三、三月十五以及四月十八等重要日期即在其中。每月初一、十五,则是碧霞元君巡察凡间的日子,宜朝拜祈福。上元节正月十五、中元节七月十五、下元节十月十五,以及正月初一天腊、五月初五地腊、七月初七道德腊、十月初一民岁腊、十二月初八王侯腊,合为三元五腊,是碧霞元君校订考核万民善恶福报的日子,适宜焚香礼拜,以祈求元君赐福赦罪。


今民间对碧霞元君信仰去“道教化”的解读,易走入“世俗化”“迷信化”的信仰歧途,还需正本清源,引导正信正知,回归碧霞元君的神圣信仰。传续泰山千年文脉,助力盛世文化复兴。